設計要突顯自己的創(chuàng)意-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產(chǎn)品專業(yè)教研室主任 第九工作室導師 江黎教授專訪
江黎:女,1959年生于南京,1982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雕塑專業(yè)畢業(yè)。1991年日本京都市立藝術大學,研究生院工藝研究科,漆工專業(yè)二年結業(yè)。1994年日本奈良教育大學研究生院美術教育碩士課程,獲美術教育學碩士。1982年在北京市工藝美術研究所任工藝美術師。1983年參與鈦金屬工藝和新產(chǎn)品含香金屬的研制。1984年受北京市工藝美術總公司之托,協(xié)助鄭可教授創(chuàng)建“金屬工藝模具班”,擔任講師2年。1986年受北京市工藝美術職工大學之聘,短期任教。講授裝飾浮雕。1987年在《中國美術報》兼職,任工藝版特約編輯、記者。1994年起任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系講師,F(xiàn)為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第9工作室導師,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產(chǎn)品專業(yè)教研室主任,副教授,碩士生導師;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、中國工業(yè)設計協(xié)會會員、中國雕塑家協(xié)會會員、日本大學美術教育學會會員、日本基礎造形學會會員。“為坐而設計”大賽發(fā)起人。
采訪人: 廖翔 樊鵬 張海新 采訪時間:2005年10月27日 地點:中央美術學院
視覺同盟:您好江教授,我們知道第2屆“為坐而設計”大賽已經(jīng)圓滿結束,您能介紹一下這個活動嗎? 江黎:第一屆“為坐而設計”是2002年舉辦的,今年是第二屆了。這個展覽在命題上提出了一個新的設計方向,就是以人的某一種行為作為設計的出發(fā)點,這在國內設計大賽中可以說是最早采用這種方式的命題。而不是采用“椅子設計大賽”或“家具設計大賽”等等這種名詞命名。這樣參賽者的設計角度就不一樣,如果命名是“椅子設計”的話,我想大多數(shù)人想到的首先是椅子原有的形態(tài),就會局限在這上面,為坐而設計可因場地、因人、因不同的時段、因不同的需求而有不同的表現(xiàn)。這樣在設計創(chuàng)意上就會有更大的空間。
第9工作室?guī)熒诿β禍蕚涞诙䦟谩盀樽O計”作品展
視覺同盟:是啊,在把這個東西理解成一個“坐”的行為而不是單純的椅子,就會思路大開,而沒有任何局限了。那么這屆比賽收上來的作品質量如何呢? 江黎: 這也是我這一次比較擔憂的一個方面。第一屆比賽提出來的時候,參賽者是基于我們學校(中央美院)的學生,當時學生都是很活躍,而且中央美院的學生在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上相對比較強。這次比賽就是針對全國來征集作品,參賽者包括學生、設計師和設計愛好者,很多都是從網(wǎng)上發(fā)過來的設計圖,從圖上看這些參賽作品大多很不錯,但是提交實物的作品看來有很大差距,這也說明設計教育一個致命的問題,就是完成設計的最后階段。動手制作實物模型的能力不夠,不能完整的實現(xiàn)設計想法。
視覺同盟:那么通過這個比賽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了這個問題,將來通過我們的教學會不會有所提高? 江黎:當然希望會有所提高,我們會倡導同學要動手完成一些實物的設計作品,讓同學參與整個全過程,使他們的整體能力有一個提高。
第9工作室?guī)熒诿β禍蕚涞诙䦟谩盀樽O計”作品展
視覺同盟:這個比賽將來會不會繼續(xù)下去? 江黎:其實我們從第一屆的時候就嘗試一種設計比賽的方式,當時為什么會選擇做這種實物(模型)設計比賽,這種形式的設計比賽在國內幾乎沒有。那么,第一屆算是在國內家具設計比賽中開了先河。另外從經(jīng)費資助上來看,國內企業(yè)目前對于參與到這種學術活動上興趣不大,還認識不到它重要性,比如能提升企業(yè)的設計文化形象等。觀念還沒有轉過來。即使給一些資助,他們看重的是短時商業(yè)上的效果,很難使這個活動更純粹。所以這兩屆活動在經(jīng)費運作上是很艱難的。主要還是學校方面的投入為主。不過我覺得即使困難也得有人去倡導這類活動,對設計和文化的探討會帶來很大作用。
視覺同盟:我們知道克拉尼先生也是這屆活動的評委。 江黎:啊,我們也是很偶然邀請到克拉尼先生,當時他欣然就答應了。他也是正好到深圳參加一個設計論壇然后順便到北京來,也正好和出版社合作出了一本書,過來做一個發(fā)布會,也是順便吧,可謂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。
視覺同盟:我們知道卡拉尼先生過來會有一系列的活動比如課程和講座,他的設計理念會不會影響我們的學生? 江黎:我覺得會有,他的設計觀念正好和我們的設計教育上有一個不一樣的方式,其實在國際上克拉尼先生的設計思想是有爭議的,有的人認為他不是在搞設計而是在搞藝術。但是克拉尼認為他設計的產(chǎn)品是非常符合人的需求,是與自然和諧的。他的背景很有意思,開始是學雕塑的后來又拿了空氣動力學的學位,他的理念是藝術和科技的結合,可以說是獨樹一幟。
江黎教授接受視覺同盟專訪
視覺同盟:您對設計上的抄襲怎么看? 江黎: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很頭疼的事,知識產(chǎn)權保護的法制力度在中國確實是一個弱點。我們目前還處在一個初期階段,我想隨著社會發(fā)展這個情況會有所改進,我們有的廠家在這方面的意識還不夠,可能一時的抄襲會帶來短期內的一定利益,畢竟研發(fā)要投入大量的資金,是長久發(fā)展和見效的道理。在很多情況下就算暫時的抄襲也只是一個表面形態(tài)的復制,基礎的東西,在材料,質量,結構上一些關鍵的東西都不到位。
視覺同盟:這方面我們會對學生有什么教育? 江黎:首先從我們學校入學考試上,我們就比較看重學生的創(chuàng)意思維,如果答題上看出是抄襲或背來的馬上就被刷下去,即使畫的再好也不要。從基礎教學上,如果看到抄襲的作品,我們也會讓他馬上改正。我們鼓勵學生自己的原創(chuàng)!盀樽O計”也是這么提倡的。第一屆的作品也是很有創(chuàng)意的,包括很多從國外請來評委都認為這個比賽很不錯。
視覺同盟:您作為中央美院第9工作室的導師,教學上有什么核心理念? 江黎:我一直在想,工業(yè)設計是根據(jù)一種工業(yè)化生產(chǎn)方式形成的一套設計方法和程序。那么我們搞設計不能僅僅限于工業(yè)生產(chǎn)?我們可以從另外一種生產(chǎn)方式去研究,象做藝術一樣去做設計。比如利用小批量的或手工的加工方式,這是可以聯(lián)系到我們本土的一些傳統(tǒng)工藝的加工和制作方式。這樣就更加便于挖掘和運用本土的一些設計要素,F(xiàn)在一些工業(yè)設計比如一些手機設計比賽,大部分作品缺乏本民族的個性特點,擺出來看不知道是哪個國家的設計,趨于大同,這可能是我們過于把工業(yè)設計的這種生產(chǎn)方式局限化,形態(tài)的表現(xiàn)缺乏個性。這是我的一點看法,也是第9工作室的一個研究方向,讓學生更多地挖掘一些中國本土的東西,F(xiàn)在一說中國,很多人總會拿一些傳統(tǒng)紋樣的符號來貼標簽,我認為這還是一個很膚淺的做法,還得從一些基礎的材料、工藝來考慮。怎么把這些融入到當今的設計和生活當中。另外對于工藝的理解,現(xiàn)在我們總會把一些工藝的東西放在傳統(tǒng)的里面,樣式化、模式化。給人感覺有距離不能進入現(xiàn)代人的生活中。怎么把這個東西挖掘出來成為一個大眾的東西,這是我們的一個想法。
視覺同盟:我們第9工作室采取的教學方式是什么樣的? 江黎:教學方式也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,目前我們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展覽和比賽和社會實踐。對于社會實踐,也帶來一些問題就是雖然能給學生帶來一些和經(jīng)濟利益,但是學生的設計思維一般會受到客戶的左右,并不利于本身設計水平的發(fā)展。
視覺同盟:但是學生遲早要進入社會。 江黎:我覺得進入社會的能力并不是學校能教出來的。是和個人的綜合素質有關系。這需要他自己去找到與社會接壤的契合點。教只能是一些基礎的規(guī)律性的東西,但不能模式化。如果我們教他一個模式化的東西,就會像我們日常遇到的推銷員似的,他的語言變的模式化了,別人也聽不進去了。學生只有在社會中經(jīng)受磨練,才能學會與社會接壤的本事。
視覺同盟:我們知道您過去留學日本,您對留學的看法? 江黎:我在日本六年包括后來在歐洲的半年,這兩個地區(qū)都是設計文化水平比較高的。他們很多日常的用品都是采用藝術的方式去做,目前這在我們國家還比較缺乏,而且產(chǎn)品設計師的地位還不夠高。象國內有名望的設計師目前很少,企業(yè)宣傳的也很少。一個產(chǎn)品的核心應該以其設計師為主導。現(xiàn)在國內服裝設計界已經(jīng)有一些知名的設計師和品牌了,但是產(chǎn)品和家具還比較少。這在國外就不是這樣的,象大家都知道宜家家居里面很小的一個產(chǎn)品都有說明由哪個設計師的設計,有很多國的設計師的產(chǎn)品,但是就是沒有中國的,這個現(xiàn)象也是值得我們反思的。我想我們并不是沒有基礎,而是觀念需要轉變,如果觀念有了轉變我們發(fā)展會很快的。
視覺同盟:對于想出去留學的學生您有什么建議? 江黎:作為設計來說我們是要出去學的,國外的設計教育也是很先進的。如果短期出去不要太擔心語言和生活環(huán)境的問題,像前一段時間我?guī)W生去歐洲短期考察,光通過看已經(jīng)是收獲不少了。畢竟設計是一個視覺的東西。比如我去歐洲也不懂當?shù)氐恼Z言,但是我通過看一些地圖和標識就能讀懂一些日常所需的功能指示。視覺圖形本身也是一種語言,只需眼睛看懂。如果是想讀一個學位長期留學的話,當然你一定要先把當?shù)氐恼Z言學會。
視覺同盟:您在國外也留過學也在國內從事設計教育多年,您認為我們和國外在設計教育上的差距是什么呢? 江黎:我覺得差的挺遠的,我在日本也學習了教育學這個專業(yè),我就發(fā)現(xiàn)日本整個國民的設計素質是從兒童教育時期就有這方面的課程培養(yǎng),他們都知道一些設計的基本知識。包括歐洲也是這樣。我們的大學設計教育目前還是在做設計的普及工作,還是有待于提高和發(fā)展的,F(xiàn)在報考研究生的學生過來找我,很多只有一些電腦上設計圖,讓他手繪就不行,大學4年也沒有一個成型的模型,所以還有很多問題。
視覺同盟:那您覺得他們應該怎么做才能達到要求呢? 江黎:我覺得就應該踏踏實實地去做,現(xiàn)在很多學生花了大量時間在電腦上,缺乏一定地動手能力;而且不會自覺自主地去做一些設計和研究,除非給他一些作業(yè),或有個什么設計任務才去做。我想應該花多一些時間自己去思考去主動地做設計的研究。
視覺同盟:最后對我們讀者說幾句吧。 江黎:希望大家熱愛生活 熱愛這個職業(yè),多做自己喜歡做的設計。
中央美院設計學院第9工作室導師江黎教授(中),視覺同盟網(wǎng)站運營總監(jiān)張海新(右1)、主編廖翔(右2)、副主編樊鵬(左1),中央美院設計學院學生劉洋(左2)
|